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
【译文】
王明君,本叫王昭君,因触犯晋文帝(司马昭)之讳而改为王明君。匈奴强盛,向汉求婚。汉元帝把后宫良家出身的女子王昭君嫁给单于。以前汉武帝将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,曾令琵琶手马上作乐,以安慰公主路途的忧思。汉元帝送明君,想必一定也如此。他们制作的新曲,多哀怨之声,因此我用文字叙写如此。
我本是汉家女子,将要远嫁给单于。告别的话还没说完,前导已举旗先行了。车夫仆人都泪流满面,驾车之马也悲鸣长嘶。悲哀忧郁伤情,涕泪涟涟打湿了冠带。不停地行走中离家已远,来到了匈奴王城。匈奴在毡帐中迎接我,给我加封阏氏的名号。异族之地终非安身之所,尽管很尊贵我却不以为荣。遭遇父子两代的凌辱,对此我惭愧又心惊。杀身成仁实在不易做到,只能默默地苟且偷生。苟且偷生又百无聊赖,为此我心充满忧愤。我愿凭借飞鸿的翅膀,离开此地乘风远行。可飞鸿毫不顾惜我,我只能独自伫立着伤心。从前的我是匣中白玉,如今却成了粪土上的花。粪土上的花即便是朝华也不足贵,我甘心与枯萎的秋草同列。告诉那些后世的人吧,女子远嫁实在痛苦不堪。
【小识】
本诗出自西晋封疆大吏、富豪石崇之手。石崇是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,自幼聪慧有才干,有勇有谋,但任侠放荡,不自砥砺,颇为时人诟病。仕途上,石崇曾任荆州刺史、徐州刺史等要职,也曾与潘岳一起谗佞贾谧,成为“二十四友”的中坚和活跃分子。正因为他巴结贾氏,所以最后被司马伦处死。石崇还有一个恶名远扬的行为,就是生性豪奢、极力炫富,而且他还与王恺斗富争雄。这种炫富行为,从古到今都被人鄙视。另外,其“金谷别墅”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也都很有名,但总体上以负面影响居多。
尽管历史对石崇的评价以负面为主,但在文学上,其《王明君词》却开历代诗词中昭君怨主题之先河,影响较大。在石崇之后,昭君主题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、蔚为大观,这应是石崇在历史上少有的正面影响。
昭君远嫁匈奴,是汉代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。作为一介弱女子,昭君为缓和汉匈关系作出了鲜明的贡献,为汉代赢来了一时的边境和平,这完全值得肯定。但是,囿于华夷大分、汉族本位的立场,汉族士大夫从来都对以女子换取和平的做法感到耻辱,所以他们从来都持遗憾、惋惜甚至反对的态度。基于这样的倾向,昭君出塞就被演绎成汉元帝不情愿、昭君不情愿、嫁了之后还不情愿的故事,而且还平添了毛延寿的绘画传奇,以及与之相关的琵琶曲、昭君怨等音乐传奇,昭君的红颜薄命、孤独异乡更是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普遍同情和爱怜。
事实上,从记载来看,昭君远嫁可能并非十分情愿,却也未必十分不情愿,因为她在后宫不受重视,与其空空等待,还不如出嫁单于。远嫁后,昭君思念故土尽在情理之中,但也未必会是如后世文人描写的那样,从来都满腔怨恨,似乎要赶紧逃离那个“异族之地”,因为昭君在匈奴中颇享尊荣,被封“宁胡阏氏”。还有人认为,昭君出塞是“自误平生”,昭君出嫁之后变成“粪土之花”,这些都是汉族本位、男性本位的观念,卑之无甚高论。我们以为,昭君就是和平的使者,即便当时她有不愿远嫁的心思,但客观上,她的行为确实是功在当代,泽被子孙。据载,昭君和亲后,“边城晏闭,牛马布野,三世无犬吠之警,黎庶忘干戈之役”(《汉书•匈奴传》),换来50多年的和平岁月,无论如何都弥足珍贵。
石崇《王明君词》开启了文学长河中的昭君主题,奠定了这类作品的情感基调。本诗首先铺写离别。昭君悲悲切切地登上了前往匈奴城的北上之路,不仅她自己感伤,“哀郁伤五内,泣泪沾朱缨”,而且车夫、仆人都感伤流泪。其次,本诗写昭君在匈奴中的遭遇,她很富贵,但心绪不畅,被单于父子相继娶以为妻(匈奴有妻后母的风俗),所以她惭愧和惊惧。再次是写昭君在匈奴中的孤独和思念,她希望搭上鸿雁的翅膀南翔,可鸿雁毫不顾惜她;失望之余,她觉得出嫁之前自己是洁白的玉,出嫁之后就成了“粪上之花”。而且,作者还借昭君之口,劝诫后世之人,不要将女儿远嫁了。
应该说,本诗对昭君饯别时的烘托,对昭君在匈奴中被“妻后母”的遭遇,以及对昭君思念故乡的铺排,都形象生动,也成了后世文人创作时的情感共鸣点,所以这些细节被一再铺排和描写,影响很大。另外,本诗对昭君出嫁前后容貌的对比,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意识和男权观念。石崇说,昭君出嫁之前是洁白之玉,出嫁之后是“粪上之花”。事实很可能并非如此。据记载,昭君之美,“丰容靓饰,光明汉宫,顾景裴回,竦动左右”(《后书•匈奴传》),这应就是石崇所言之“匣中之玉”的美吧。而昭君出嫁后,三十出头就去世了,这个年纪的昭君很难说成是“粪上花”,何况从民族大局的角度来看,昭君为国家安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,因此,无论她在哪个年纪都是美的,无论如何都不能评价她是“粪上花”。石崇如此写来,显然是有着鄙夷匈奴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男权观念。(萧寒)
![]() | 天山雪莲:茎呈圆柱形,长2~48cm,直径0.5~3cm;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,有的微带紫色,体轻,质脆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温肾助阳,祛风胜湿,通经活血。用于风塞湿痹痛、类风湿性关节炎,小腹疼痛,月经不调。主产于新疆、青海、甘肃等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