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首 页“清风”系列廉洁文化品牌典历 》正文

中年心事浓如酒 奈何君怀良不开

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    发布时间:2020-12-21 08:00 分享

12月21(网站).jpg

【译文】

明月照耀高楼,流转的月光如思绪般徘徊。楼上有位满怀愁绪的妇人,声声叹息伤感断肠。这个叹息的妇人是谁呢?她是游子的妻。夫君远行已逾十年,留下我一人空闺独守。夫君好像路上轻扬的飞尘,我就像浊水中沉底的淤泥。浮升沉沦天差地别,汇合到一起要等到何时?我愿化作和煦的西南风,远远地飞进夫君的胸怀。夫君的胸怀实在不给打开,我当依托谁去度过一生?

【小识】

这首诗应当是写于曹植后期。曹植后期的生涯是苦闷的,他从受宠爱的贵公子变成了失意王孙,接连遭受曹丕的打压,其好友丁仪、丁廙兄弟也被杀害了,“文帝即王位,诛丁仪、丁廙并其男口”(《三国志•陈思王植传》),曹彰暴薨于洛阳,曹植自己也动辄得咎,诚惶诚恐。流传甚广的《七步诗》,无论其是否真为曹植所作,但至少能反映出曹植受打压甚至迫害的事实。

曹植的封地也不停变换,“号则六易,居实三迁”(曹植《迁都赋序》)。曹操初封曹植为平原侯(建安十六年),再封临淄侯(建安十九年);曹丕封曹植为鄄城侯(黄初二年),继封雍丘王(黄初四年);曹睿封他为浚仪王(太和二年),最后落脚为东阿王(太和三年)。曹植实际赴任的有四任:鄄城、雍丘、浚仪、东阿。封地的频繁变更,使曹植满腹幽怨,他似乎一直奔波于朝觐、赴任的途中,或者忙碌于封地家园的修建中。一个窝还没来及捂热,就得赶往下一个,况且还是“连遇瘠土,衣食不继”(曹植《迁都赋序》)。

面对这样的生存境况,曹植后期的心态是非常郁闷、愤激和痛苦的。他有《野田黄雀行》,表达友人被杀、自己无力施救的郁愤;他有《赠白马王彪》,表达对曹丕猜忌、迫害的强烈不满;他有《九愁赋》,抒写心中难以排遣的浓重愁情;他有游仙诗,借幻想来疏解心中的苦闷;他还有《美女篇》《洛神赋》等,寄心君王,在表达人生失意的同时,还残留着对君王的幻想。因此,他晚期的诗文主题,无不都与这种境遇相关。

这首《七哀诗》,就是委婉地表达幽怨、失落甚至于近乎绝望的心态。在诗中,曹植从月光写起,“流光正徘徊”,月光如水,泻满大地,但月光似乎不会来去徘徊的,之所以有月光徘徊的感受,显然是因为作者动荡不安的内心。很明显,他是借徘徊的月光来反映动荡的情怀。月满高楼,楼上悲叹者是谁呢?那是荡子之妻。荡子出行已十余年了,十余年间,音讯杳无,留下闺中妻子独守空房。长期的守候也使得闺中人明白,夫君如同清扬的飞尘高高在上,而自己却如同浑水中的浊泥永远地沉沦在下,他们高下判然,永难和谐地汇合在一起。言下之意,这样长久的等待,等待的是空旷的未来,等来的是明确的绝望。即便如此,闺中妻还不死心,还希望自己如同西南风一般,远远地飞向夫君的胸怀,她是那么地真诚又厚道啊!可是,“君怀良不开,贱妾当何依”,夫君胸怀紧闭,她又有什么希望呢?

毫无疑问,这么一位忠贞、真诚又厚道的独守空闺的妇女,举世可贵,其品格值得完全肯定。从楚辞美人香草喻的写作传统来看,自先秦以来,夫妻关系常常被当作君臣关系的比拟和投射,因此,描写夫妻关系,其实就是在描写君臣关系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曹植笔下的这位闺中人,显然就是其自我写照。闺中人的品格,显然就是曹植自己的品格,闺中人的对荡子夫君的绝望,以及绝望之后残留的希望,都可以看成是曹植对国君(曹丕或者曹睿)的绝望,以及残存的对国君的隐隐幻想。

从本质上来说,曹植要写对曹魏国君的近乎幻灭的态度,其实是非常敏感而易招祸患的,但是,曹植发扬美人香草的传统,委婉隐幽地表达出来,“发乐府之奇,驱屈宋之辞”(黄节语),显得含蓄蕴藉,风流绵密,可谓深得骚人精髓。(萧寒)

山豆根.jpg

山豆根:干燥根呈不规则的结节状,顶端常残留茎基或茎痕,其下着生数条根。表面棕色至黑棕色,气微弱,味极苦。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用于火毒蕴结,咽喉肿痛,齿龈肿痛。主产于广西、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