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首 页“清风”系列廉洁文化品牌典历 》正文

黄祖才非长者俦 祢衡珠碎此江头

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    发布时间:2020-12-17 08:00 分享

12月17(网站).jpg

【译文】

(鹦鹉)感叹平日往来的好友,如同埙篪一般互相依赖和应和。为何今日两地隔绝,像胡地、越地那样相隔万里?它顺着樊笼俯仰,窥着门窗在笼内徘徊。怀念那高峻的昆仑山,思恋那繁茂的邓树林。回顾一下自己已被剪毁的羽翼,虽有奋飞之心,又怎能做到呢?想回到故乡却难以实现,只能徒然地在笼中怨恨。现在只有尽心恭奉主人,怎能忘记当初所受的恩惠呢?将这卑微的生命和鄙陋的身躯都托付给主人吧。希望报答恩惠,死而后已;也甘愿言无不尽,以献款诚。过去承蒙主人厚爱,效忠之心永不改变。

【小识】

祢衡是建安年间的青年狂士,他年少有才辩,“忠果正直,志怀霜雪”(孔融语),但尚气刚傲,目空一切。由于个性与孔融接近,所以两人关系密切。孔融极力地将时年24岁的祢衡推荐给曹操,可当曹操召见祢衡时,却遭到拒绝。于是,曹操出于羞辱、报复的心理,召祢衡为击鼓吏。没想到的是,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,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裸身击鼓骂曹!对此,曹操欲杀之,但不愿因此污了自己爱才的美名,于是,他将祢衡遣送至荆州刘表处,企图借刘表之手处死祢衡。在荆州,祢衡前恭后倨,以致对刘表侮慢无礼。刘表再将祢衡送至江夏太守黄祖处,黄祖性急,不堪祢衡辱骂,遂处死了祢衡。

从《后汉书•祢衡传》的记载来看,祢衡几乎是与整个官场的人为敌,他每到一地,都树敌不少,似乎周围的人都对祢衡不满,大多欲杀之而后快。在曹操遣送祢衡往荆州时,临行饯别,祢衡却姗姗来迟,这使得饯别的人都十分不满,所以,在座的人都不起身,以表示对祢衡的不满和蔑视。祢衡落座后,大声痛哭道:“座者为冢,卧者为尸。尸冢之间,能不悲乎?”他把四周的座位看作是坟冢,把座中之人看作是行尸,而且还哭着喊着说出来!这是无一例外地树敌,是最不合理的应事方式。他可以才华很高,可以因此而高傲,但因一件事而得罪四周所有人,显得简单粗暴,反映出幼稚的情商和不知变通的个性。

在江夏,祢衡在黄祖大会宾客的客座上,大骂黄祖说:“死公!云等道?”死家伙,为什么不早说呢?黄祖因此下令杀之。等黄祖反悔、想收回命令时,却发现祢衡已经被杀。原来黄祖的主簿官对祢衡怀恨在心,等黄祖令一下,主簿官便以最快的速度执行,处死祢衡,生怕黄祖收回命令。这也反映出,祢衡在江夏又得罪了一大堆人。人都希望有才,如祢衡这样,年仅26岁即已获得那么高的才名,这说明他确实有着耀眼的才华,但是,无论何等高的才华,总得符合正常的交接处世之道,以赢得较多骋展才华的空间,而不是处处树敌,越来越缩小施展才华的空间,甚至是缩小自己的生存空间,那样的话,即便有再大的才华也毫无用武之地。

《鹦鹉赋》就是作于江夏期间。黄祖之子黄射大宴宾客,座上恰好有人献上一只从西域带来的鹦鹉,黄射便让祢衡作赋,以美其事。这是祢衡的拿手好戏。就文论文,他确是高手,文采不亚于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王勃。不过,就其“狂”而言,整个汉魏六朝,似祢衡如此之狂的人也极为罕见,更不要说时代较晚、性情较为温和的王勃了呢。

赋中,祢衡先是描写鹦鹉之美。鹦鹉姿容奇丽,机灵聪慧,情趣高洁,芳声远扬。显然,他是要以鹦鹉之美影射人物之美,鹦鹉越美,人物也越美。于是,他笔头一转,用鹦鹉的命运来寄予人物之命运。中原贵族派人西渡流沙、跨越昆仑,去张网捕捉鹦鹉,鹦鹉遂成了笼中囚鸟。它羽翅被剪,“流飘万里”,“载罹寒暑”,被牢笼着来到了中原。离家万里后,“母子永隔”,“伉俪生离”,或母子分离,或伉俪永别,“眷西路而长怀,望故乡而延伫”,非常思念故乡。

其实,这哪里是写鹦鹉呢?这分明是写祢衡他自己!他“想昆山之高岳,思邓林之扶疏”,希望返回故乡的自由天地中,可是,“心怀归而弗果,徒怨毒于一隅”,回归终究无望!祢衡有俊才,可一直辗转于许昌、荆州、江夏间,仕途黯淡,一挫再挫,而寄人篱下、离家万里之痛,却时时逗留在心头。尤其是他那颗年轻的、曾经几度被严重侮辱和伤害过的心灵,使他会更为敏感地因物感怀、思念故乡。所以,他在鹦鹉的身上寄予了鲜明的命运之叹。正是在这层意义上,这篇“咏物赋”具有了强烈的感人力量。

虽然从社会的角度来说,祢衡的个性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,但就文章本身而言,我们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年轻才人敏感、脆弱的心灵,和他四处碰壁、屡被侮辱和伤害的凄惨遭际。就这点而言,祢衡是一位值得同情的桀骜不驯的文人。(萧寒)

南五味子 (1).jpg

南五味子:呈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4~6mm。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,果肉气微,味微酸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用于久嗽虚喘,梦遗滑精,遗尿尿频,久泻不止,自汗,盗汗,津伤口渴,短气脉虚,内热消渴,心悸失眠。主产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