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首 页“清风”系列廉洁文化品牌典历 》正文

云雨荒台岂梦思

来源:甘肃纪检监察网    发布时间:2020-12-09 08:00 分享

12月9(网站).jpg

【译文】

神女丰盈俊美,荟萃了所有的美;充满朝气,简直无法形容。自古没有,今世难见,其瑰丽的容姿、完美的形态,实在赞美不尽。她刚一出现时,光彩照人,宛如旭日东升光照屋梁;前进几步后,显得皎洁明晰,恰似皓月散发清辉。片刻之间,姿态横生,如花般光彩照人,如玉般温和润泽。五彩缤纷,形容不尽,仔细察看时,感觉光彩夺目。他服饰华丽,遍身绫罗绸缎,文彩斑斓,光照四方。她穿着绣襦,披着短裳,丰腴而不觉肥短,纤薄而不觉细长。步履轻盈柔美,风采映照殿堂。忽然间她容姿变换,体态柔婉,宛如游龙腾云翱翔。裘服华美,薄装合体,头上抹着兰草香油,散发着杜若的芬芳。她性情温柔,宜伴君侧,柔和恭顺,可调心情。

【小识】

在温柔敦厚、载道言志的文学长河中,宋玉的《高唐赋》《神女赋》有点另类。从写作初衷来看,宋玉是想在文中隐寓劝谏、诫淫之意,但就其实际发生的影响而言,却显然不在载道言志上,而在其艳逸情思上。应该说,宋玉这两赋是开了后世文人绮丽之思的先河,而且,其描摹神女大胆越礼的程度,在此前、此后的很长时间内,都显得很前卫。

《神女赋》是《高唐赋》的姊妹篇。在《高唐赋》中,宋玉虚构了楚襄王父亲的一个绮丽之梦,梦的地点在“云梦之台,高唐之观”,梦中出现了“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”的巫山神女,是神女的“愿荐枕席”成就了这个风流的艳梦;接着,宋玉用较多篇幅描写了高唐观一带的景致,但神女的具体形象却始终隐约缥缈、姗姗不临。

《神女赋》的主要任务,就是推出神女,精雕细刻地描摹神女的万千气象。宋玉写道,他与楚襄王夜宿云梦,宋玉有幸梦见了瑰丽的女神,楚襄王羡慕、神往地询问宋玉,宋玉便为楚襄王引人入胜地刻绘神女形象,于是,艳压千古的巫山神女终于光彩地照临了。我们节选的这段,是《神女赋》中文字较为清丽、简约的部分,其核心指向,就是集中描摹神女之美。这神女,具备一切美好的特质,旷古绝今。她刚刚出现在视野中时,如同朝阳的霞光灿烂照临;稍微前行几步后,就如同皓月清辉皎洁无暇;她的光华、气场,如玉如花,让万物瞬间光彩倍增;她盛饰文章,秾纤得衷,辉耀殿堂;她行动时则婉若游龙,仪态万方。宋玉认为,这集万美于一身的神女,就应该伴侍在最优秀的或者最高统治者的身旁。显然,这样的美,世俗间不可能存在,只有神女才可能达到。

与《高唐赋》中神女“愿荐枕席”不同的是,《神女赋》中的神女美丽多情却又自矜自爱、非礼难近,“曾不可乎犯干”,这应该就是宋玉赋写神女的最终目的,他不想把巫山神女写成一个不符合世间伦理的女性形象,从这个角度来说,宋玉是隐含着劝谏、诫淫的目的。但是,文学作品的主旨如此,可读者的关注点却发生了偏差,至少绝大多数读者更多感受到的,是两赋中的艳逸情思和云雨荒台的传奇故事。所以,说宋玉开中国文人“绮丽之思”之先河,是不为过的。曹植著名的《洛神赋》,从构思到遣词造语,都特别明显受到《神女赋》的影响,虽然曹植笔下的洛神更为“申礼防以自持”。

文学解读中的巫山神女如此,文化史解读中的巫山神女则是另一种结论。20世纪30年代,闻一多先生在其名著《神话与诗》中,以《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》为题,破译文化密码,认为高唐女神(巫山神女)就是楚人原始的高禖神(高禖神是早期历史中较为普遍的祭祀神,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),是楚人先妣的象征。因为其研究极富新意、极有特色、极具魅力,所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也启发了后来学者的研究方向。于是,便有了从历史角度对巫山神女的解读,也有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的解读,还有从性心理学、原型理论、宗教等视角的解读,如有人认为巫山神女是美神、爱神,有人认为是天帝之女或者巫女,有人认为是高禖神。

今天看来,这些结论都不能完全揭示宋玉笔下巫山神女的丰富内涵,也不能完全涵盖其广泛影响。但我们可以确定地说,是宋玉第一次将巫山神女带入了文学,也深入地带进了历史,是他创造了这个光耀千古的女性形象,如同庄子笔下的“藐姑射仙人”一样,都极为经典。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,我们都不能否认,这是宋玉对中国文化作出的贡献。(萧寒)

黄芩 (1).jpg

黄芩:该品呈圆锥形,扭曲,长8~25cm,直径1~3cm。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,气微,味苦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,降血压。用于湿温、暑温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,泻痢,黄疸,肺热咳嗽,高热烦渴,血热吐衄,痈肿疮毒,胎动不安。主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河北、辽宁等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