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独”“微”之处见自律
省委副秘书长、办公厅主任、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李德新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员干部慎独慎微,强调“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、无人时、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”。习总书记用朴实无华、通俗易懂的语言,深刻诠释了严格律己的内涵要求,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遵守纪律和规矩的谆谆教诲,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走好人生路、从政路的告诫警示。
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:在众目睽睽的公众场合,一般都会注重自己言行,也能做到严格自律;而独身自处、无人监督时,就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不良习性也会随之暴露出来。但这种“放松”是有底线的,绝不能失守道德防线、逾越纪律红线、突破规矩底线。尤其对党员干部来说,在遵规守纪上必须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、有无监督一个样、“八小时”内外一个样,这是必须切实筑牢的防线和把好的关口。
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。从近些年查处的贪腐违纪案件看,违纪时间大都发生在八小时之外,违纪地点大多是鲜为人知的私密场所,违纪行为基本都是由小到大“渐进式”发展。之所以“私底下”“无人时”“细微处”成为违纪案发生的主要场所、时间和形式,除了贪婪之心,是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”侥幸心理在作怪,是深信“铁哥们”利益共进退的“同盟”心理在作怪,是刻意用“正常人情往来”麻痹自己的掩耳盗铃心理在作怪。
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”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正是看准了这种心理,便想方设法从“私底下”“无人时”“细微处”入手,对掌握实权领导干部不惜代价拉拢腐蚀、进行“围猎”。当围猎对象进入别人在“私底下”“无人时”“细微处”设计的圈套后,或被当场拿下直接“猎杀”,或被“温水煮青蛙”,沦为别人牟利工具。直至面对严肃的纪律审查时,才发现所谓的“私底下”“无人时”都逃不脱党纪党规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从拒腐防变角度讲,“私底下”“无人时”“细微处”,最见党性修养、个人修为。检验一个党员党性修养、衡量一个干部个人修为,不仅要看台上人前讲了什么,更要看台下人后做了什么,看能否始终如一、表里如一地坚守对党的承诺。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,加强自律是时时刻刻、事事处处、一以贯之的,甚至在台下要比台上更严谨,在人后要比人前更自律。
外因为辅,内因为主。慎独慎微关键要解决好思想上的问题,正所谓“内无妄思,外无妄动”。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“私底下”与公开场合一个样、“无人时”与公众场合一个样,真正做到守住“细微处”每一寸底线,就必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、纪律定力、道德定力、抵腐定力,在从政用权中严守党的纪律规矩,不论何时何地,无论身处何位,不论干什么事,都要高标准、严要求,始终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、行有准绳,不以“别人不知”放纵权力,不以“小节无碍”放任权力,不以“下不为例”开脱纵容,要在防微杜渐上不舍尺寸之功。唯如此,才能在公与私、义与利、是与非、正与邪、美与丑面前心明眼亮,才能在“私底下”“无人时”“细微处”稳得住心神、抗得住诱惑,始终以坚定的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、看齐意识,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